太极拳网 分类 搜索

关于太极拳的"虚领顶劲"你了解多少?

太极拳网  时间:2017-04-21 15:39:21

虚领顶劲时所有流派太极拳都必须遵循的的练功要旨,它源于道家的导引养身术。对虚领顶劲的正确理解对练习太极拳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去具体认识一下虚领顶劲。

诚然,从外形上讲,只要颈项竖直,下颌微向内收,让喉头不外露就表现出了虚领顶劲的姿势。但“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的太极拳修炼方法,要求行功盘架的每一举手和每一投足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动形随,更注重心意的修炼和运用,失去了“意”的主导作用,就丢掉了太极拳的精髓,所以意念的作用才是虚领顶劲的根本。

要想对虚领顶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首先应对“顶”的真实含义有个正确的认识。《太平经》中的“头之上者,顶也”,说的是头部意念守一的位置在头的最上部。这里的“顶”与虚领顶劲的“顶”、顶头悬的“顶”,都是指头顶百会穴。太极拳论中关于头部的“顶”、“顶劲”均为名词,而“不丢不顶”的“顶”是动词。倘若用动词的“顶”去解释和阐述名词的“顶”,就难免南辕北辙,失去了“顶”的真意。笔者认为,太极拳前辈们就是怕后人误解了“顶”的意思,才又提出了“提顶”、“顶头悬”、“悬顶弛项”等术,他们分别用“提”、“悬”来告诫后人,头顶的劲不应该是动词的“顶”,而是要“提”、“悬”、“领”合乎拳理。“提”即向上提带;“悬”即挂在空中;“领”即向上统领。明白了“顶”的真实含义,再来分析虚领顶劲就容易了。虚领顶劲四个字在古汉语中分别为:“虚”是不真实,不实际;“领”是统率、率领;“预”是头的最上部;“劲”就是力。合而言之,虚领顶劲最浅近的内涵是:一个意念想象的力作用于头顶百会穴向上悬提头部,有“头悬如磐”,周身松沉的心意。

关于太极拳的"虚领顶劲"你了解多少?

顶劲领好了,首先有利于大脑的放松入静,心静则意专,从而增强意识引气运行驾驭形体的功能;心静而头部虚悬,不仅为全身由上而下地松沉奠定了下守重心的基础,又能使全身轻灵活泼,免除重滞;肢体放松又为疏通经络和气血畅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神足、气充、体松是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关键,《太极拳真义》中,“翻江闹海(元气流通),尽性立命(神定气足)”和《太极拳经歌诀》中“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可以说虚领顶劲是求得心舒体静和意、气、力相合之纲。

那么,虚领顶劲的“顶”当作动讲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动词的“顶”指的是一个向上的力,由下向上作用于头顶的里层,无论头部靠这个力如何轻轻顶,也必须会有一个实际上存在的力由下向上作用于头顶;要想产生这个力,脊柱须拔长,其结果是身体难免产生僵直,影响周身的松活和轻灵;若颈项上顶,面部容易紧张,也易出现劲力“冒尖”的问题。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练太极拳,就违背了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意不外露,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的基本要领。我国古代把脑功能归属于心的范畴,太极拳所讲的心静,实质是大脑的入静,意识专一地进行拳理、拳法的修炼。因此,作为“脑为元神之府”的头就应该始终虚悬,让大脑处于松静状态;一旦有了头顶有物的“顶”意,不仅颈僵直,也影响了脑的虚静,久而久之还会出现气血上涌、头晕、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有碍身体的健康。这是太极拳修炼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虚领顶劲既是立身中正的要素,也是心静用意,提领精神的关键;同时还关系着气息的升降开合和周身的松沉轻灵。因此,把握好顶劲领起,上虚下实,神舒体静地去修炼“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的太极功夫,才会提高太极拳的水平,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