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学习那种拳法,都有各自的基本功法,尤其是内家拳法,不光是练拳,如果不按照功法练习内功的话,到最后是空欢喜一场,很多人都盲目练习,很努力,却没有练出应有的效果,反而练出了一身病痛,甚为可惜!浑圆桩是太极拳最基本的桩功,是运动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太极浑圆桩的练习方法及阶段。初学太极拳要从太极桩功开始,经常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预防疾病,下面就跟着太极拳小编一起来练习太极拳浑圆桩吧!
太极浑圆
意马心猿锁环中,拿住丹田练内功。意如抱球如卷饼,开裆合跨膝提弓。意顶天,收喉头,尾中正,肛不松。太极浑圆一气功,肘如抱球,掌如抓球,腋如夹球,口如含球,腰腹如气球,膝如扣球,足如踩球,周身一体太极浑圆球。有浑圆球,即有浑元呼吸法。吸气则意想周身一球随呼吸沿皮毛入内,收归丹田,神注于鼎;呼气则意想丹田之气向外鼓荡,使人体气球冲胀,大等天地。随气球冲胀,气攻毛发有竖立之势。诀曰:吸气骨架筋肤松,呼气骨撑皮毛攻。呼为开,筋骨皮毛肌全开;吸为合,筋骨皮毛肌全合。
此乃太极浑元之奥妙也!此桩功,无论男女老幼,老弱病残,只要能站起来,就可以练习,就算不练太极拳,只练此桩功,亦是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据传练好此功,可以直达先天之境。
太极浑圆桩的练习方法
浑圆桩是一种内劲能量入门的基本桩法,健身和益智的效果非常明显,经常练习能提高身体稳定性。
它也是使身体快速松柔下来的重要方法。其姿式以半蹲马步式为最好,也可以“趟步平走”式,站、坐、卧式均可。到后来,任何一种姿式都可成为内功的练习姿式,稍一感知,人体各部就能处于重力下沉状态!但以最自由、最得体、最放松、最舒适、最清灵、没有任何做作的姿式为最妙——半蹲马步站式为最妙!
内劲能量的修炼过程,就是蓄劲的过程,同时也是“内气”转换为内劲的过程。 随着练功的深入,功力的增加,而出现肩沉、坠肘、气实丹田、四肢沉重等内功现象,并且经络、神经末梢、筋皮细胞得到清灵激活。后来出现筋骨柔化、腰腹壮实、内劲能量波动一致等内功浑圆现象。下面以半蹲马步站式为主要姿式介绍如下。
练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桩功虽然非常枯燥乏味,但是能锻炼强壮的体格。
头正,面部微笑,眼平视略向下微含,两耳清静细听,沉肩,坠肘,含胸,拨背,实腹,腋空,裆圆,两脚相距一肩,脚趾稍扣,脚心稍空,坐胯,半蹲,鼻膝成一线,两手平抬,离身约一尺,两腕放松自然下落,十指微张。全身无一不处于最佳的放松自由状态,保持最大面积的接触和体察空气,使全身每一个皮肤细胞处在清灵松活柔化的状态下,达到无一丝干扰。这种状态既可以培养内气又可以合成劲态能量,而使皮肉细胞圆实而富有弹性。
趟步平走式,上身所持姿式基本上与半蹲站式相同,不同的是,趟步行走时,两脚稍张开成“八”字步,身体略直一点,缓慢而行,外形如同鸭子走路,其速度以不破坏“灵静松活”为度,愈慢愈好!相当于边走路边练功。
调息
采用自然呼吸法,不作任何强求,以至于随它去,有时似乎忘掉呼吸。当然后来会自然形成逆腹式呼吸,有的把它称为,龟吸法或闭吸法或踵吸法或胎吸法等等,但这些是随着练功深入而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勉强追求而能得到的,所以千万不可去追求!只要用心练,功到自然成。
初学太极拳要学会自然呼吸,将呼吸与动作结合,可修炼身心,同时还能增强体魄。
调心
姿式调整好后,关键的问题是排除乱念,开始入静。如果有内养功作基础,在修炼内功时,调念就容易多了。若不能入静,有杂念干扰的话,可在功中默数 自然数1、2、3、4、5。以利排除杂念,使人体安静下来。也可以想象自身置于一 片幽静山林中,溪水渗渗,绿荫青青。杂念如同飞鸟,有来必有去,来去随它,这样杂念很快也就“不请自走”。有一点杂念,也没有关系,不必强行排除!只要没有乱念、强念就行。
重点要指出的是要想保持功中平静和提高练功的质量,关键还是平时的修心,只有平时不断地加强道德涵养,心地泰然,无牵无挂,行禅守道,功进才能渐渐达到“身心两忘”的境地。
桩法修炼中,俞是后来,俞是遵循着“万事随缘”、“顺其自然”。功中的一切变化要让其自生自灭,切莫追求速效。只要接受正确的训练,功夫的进展自然在不贪中获得新的进步,在贪求中不得进步。
整套功的过程,又是禅悟的过程,功与禅同并而进,在禅悟解脱中荡去思想上的执着和妄想,那么新的灵趣和真理,可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豁然而生,功中由此而出现新的甜趣和新的消息,心胸不断开朗,思想由此而慢慢扩大至宇宙而无滞。而功夫的每每不断深平共处五项原则入,身心又会不断修正,往日的固执、糊涂和平庸,也会因此而磨去。对事物的理解和人生的认识也会因此而准确、深入,思想逐步光明而无私。
太极浑圆桩阶段
第一、入门阶段
此阶段还是以排除杂念和放松入静为主,使自己不断地适应。开始的一些变化是身上有麻热胀痛等反应,以及皮肤跳动和自我姿式适应调节反应,还有睡眠加深、食量加大、肌肉酸胀等等,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不必担心。接着就是“体能转换现象”,即“内气”转化为内劲的过程。进而出现“骨肉分离”现象和四肢有欲坠之感,这些都是劲态能量出现的正常反应。此时习者应该“坚定信念,竭诚以求”,有“一往无前”“百牛拉之不回头之决心”。
这时,也有少数人出现头晕、疲劳、困倦、肌肉酸疼僵直不适感。此时需要调整心理,调节练功时间,以保持舒适为度。过度不适,要停止练功,检查原因后再练。练功时间,开始时为每天两遍,早、晚(8点以前、下午更好)各一次,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度。以后随着练功深入,时间长了以后,每次时间略减到20分钟左右,再到后来,每天一两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为度。
第二、灵觉提高阶段
随着练功的深入,各组织器官细胞的能量在提高,活性增强,继而全身有轻灵之感,动作速度明显协调灵活。
两耳有时膨胀,眉宇时有跳动,四肢加重,腰腹渐渐胀实。
此时功中更为清静,虫鸣能闻,万缘渐卸。独守天地,心痴神活。心中出现“春夏秋冬皆不问,独成小楼成一统”的感觉,又有“望尽天涯路,至死不回头”的感觉。心生甜味,自我享受,天趣盎然。
此时若有杂念,亦随它而去,“自生自灭”。若出现重涩暴滑、乱动、燥热,则为不良反应,应进行心理调整,改进练功质量或稍停练。
此时的练功姿式,会有自动调节过程,两手两脚间的距离会自行调整而达到合理舒适。身躯的高低也会随着内劲的下沉而稍低或稍高。
第三、精神放大阶段
亦即“天人合一”阶段。此时“万事万物尽收眼底”,头高齐天,脚踏大地。四心相合相恋相争(手心脚心)。身躯早已忘却,人独悠于天地之外,万物虚静,“对镜无心”。如有它念,亦如同鸟飞,“鸟去影去”,不落踪迹。慧眼微照周身,周身松虚如泥,身外一片浑明朗照。四肢相争,一鼓一荡,绵绵不息。特别是两手两臂之间,丝丝相扣,如磁如铁,相争相恋,相吸相斥。
第四、寂定浑圆阶段
此时劲态能量充实,体整如柱,身如铅灌。两臂相吸相争明显,四肢之间相互争力。周身浑圆墩厚,身有铁背铜腰万击不坏之感。人虚如无,肉身如换,身外有身!
内劲浑圆桩的境界也是无止境的,只要不断体悟和深入,就会有新的灵趣境界。除非专业太极专家,否则一般太极爱好者不需过于研究体会浑圆桩的高深境界。只要达到身体基本松柔即可。
练功到最后,浑圆桩可以与气功“温热内养”结合起来,在浑圆中温养,在温养中体验浑圆劲。以修身养性、养生健身为主,这个时候会自然体会到所谓的“闭吸法”“龟吸法”,不求自现。
浑圆劲炼成后,在练太极套路时,就不必去刻意追求松柔功力了,不需要象有些传统太极那样,在练套路时仔细刻意体会太极劲的松柔运行了。在浑圆中习练太极动作,在动作套路演练过程中保持浑圆劲的存在。
太极拳浑圆桩要领
一、浑元桩动作要领
两足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微屈,髌骨与足尖呈垂直线,含胸收腹,两髋内收,提肛坐臀,两臂抬起置于胸前呈一椭圆形,两手手指相距30cm,颈肌放松,下颔微收,头顶似一线悬空,两眼轻闭或露一线之光,口轻合,舌抵上颚,以鼻自然呼吸。
二、浑元桩意念活动
浑元桩意念活动是本功法的核心内容,具体要求是内视于假借两个方面,但以内视为主,假借为辅。
所谓“内视”,是指从手部开始体会热、胀、麻的感觉,谓之“立意”。将此感觉进一步体会加强就叫“意守”要在意守的基础上,将热、胀、麻的感觉引导到前臂、上臂、肩、胸、背、腹、大小腿、足,此过程谓之“用意”,立意、意守、用意统称为“内视”,三者关系密切,相互为用。
出现热胀麻的反应是练功的第一阶段,但全身感觉尚不均衡,一般规律是上半身比较明显,下半身则差一些。
此时要用意加强下半身,使全身的感觉达到均衡。此阶段可立意于两足,胀麻感由两足向上延伸,上下结合较易呈现全身感觉的均衡,进而就能体会到全身轻松舒适,安逸欣快,杂念减少,物我两忘,此为第二阶段练成。
浑元桩的高级阶段,也称浑圆阶段,此阶段只要练功者稍一动意,周身即有暖流运行,真气充沛之感,功夫高深者还可将真气发放至体表。
所谓“假借”,即是意念借助外部景物,达到精神放松,心旷神怡之境地,从而与“内视”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假借的内容如自感身居星空夜静、空气清新的草原或幽谷之中,或置身处于细雨绵绵轻落头顶,徐徐而下直落足跟,也可想象置身在微波荡漾,温度适宜的水中,也可想象置身独立于一望无际的海边,并有微风吹拂等等。假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描绘而成,这样易获得成功。
“内视”与“假借”要结合使用,一般开始练功可现练假借,并以此安定心神,将自身置于舒适欢欣的境地,接着就进行内视。也可先行内视,待热胀麻感出现后,再适当配合假借,以免过于集中内视。
假借景物要选择一种,万莫今天这种,明天那种,以免影响条件反射的形成。假借和内视密切联系起来,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但每次练功应以内视为主,假借为辅。
三、正式浑圆桩练法
在过渡桩的基础上,姿势不变,意念身前有一弹性十足的大气柱,就好象商家搞庆典时的那种拱形的东西,我们想着是一根直的,一根弹性很强的气柱,我全身用劲把它抱住,两手两臂抱,两腿夹,气柱反弹,横向反弹,使我两肘向左右分开,我用劲与之相抗;前后反弹,使我肩胛骨和腕前后撑开,我用劲与之反抗;横向使我两膝反弹,向左右撑开,而我同样与之相抗。“抱不住硬抱”就是这个意思。
需注意,该气柱是向四面八方,无点不反弹的,也就是我全身抱住,它无处均在反弹,而我同样无处与之抗衡,使整体处于一个似紧非紧,似松非松,外形不动,而内部无处不动的状态。此时切切不可使用肌肉之拙力,而均是在意念之引导下形成的一种内劲,同时还要保持身体姿势的绝对正确。形成上下,左右,前后,甚至无处均有的矛盾对挣状态,并保持精神意念的集中,不可使劲丢掉。若一分神,则这种状态丢掉,又要从头再来,效果则大打折扣。
松通桩练得好,一抱便能感觉到身前有实质性的东西,好象身前确实有那么一个气柱,有东西,而没练好的,是几乎感觉不到的。若有这种感觉,则练习起来事半功倍。
太极浑圆桩的九大要点
1. 心静体松
心静体松,这是站桩打拳总的要求。静和松实际上不是两个概念。不能入静,即难以放松;不能放松,心便容易浮躁发紧。一个“静”字,内含着专注、放空、心如止水之意,桩友宜仔细体悟。中国历来有静以修身的传统。静的功夫做好了,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可以更好地修身养性。
2. 虚领顶劲
(又称虚灵顶劲或顶头悬):头部正直,百会穴之处用意念微微上领。不可用力,用力则颈项容易发紧,进而可能气血不流通。站桩时可以假想头顶有一碗水,得小心翼翼保持平衡,既不前倾也不后仰,不左也不右,中正安舒之意不能丢。有些桩友一做就会,有些因为骨骼原因做起来比较费时些,对此开始见效慢的桩友应做好心里准备,不要盲目与其他桩友比。
3. 含胸拔背
含胸,即胸部微微内敛,说“敛",不是往内收就行了。它还有内收外撑之意,跟两手上抬抱圆的想象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内敛外撑,非常有助于气沉于小腹部(传统养生叫丹田)。胸忌挺出,挺出容易造成横气填胸,上重下轻,脚跟轻浮。拔背是含胸的自然结果,也是背部舒展、气贴于背的要求。要想力由脊发,拔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 松腰松胯
腰胯为一身之主宰,松腰松胯可以促进两腿之力通畅传递,进而有利于下盘稳固,此外虚实变化也是由腰部带动的,拳论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可见腰部有多重要。桩友应注意,腰胯是不分家的,二者都要细细体会。
5. 沉肩坠肘
说沉肩,其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受重力影响的沉肩,一是找肌肉蓬松感觉的松肩,既沉又松,双肩还要微扣。要特别注意,不可架肩,否则气易上浮,肩颈部易发紧。坠肘,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会影响肩部的松沉。坠肘看似小动作,实质很有用。
6. 把握重心
把握重心时,可以和尾闾中正相结合。其实尾闾中正的要领做好了,重心就可以落于大致平行的两脚之间。由于动物尾骨(尾巴)的后翘倾向,站桩时应微微敛于裆部之下。
7. 身备五弓
五弓,即身弓(脊弓)、臂弓或称手弓(左右)、腿弓(左右)。身弓,以腰为弓把,阀门(第一节颈椎)和尾闾骨为弓梢;臂弓,以肘为弓把,锁骨与手腕为弓梢;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五弓以身弓为主,臂弓。腿弓为辅。站桩要求一身备五,五弓合一,形成全身协调统一的整劲,最终达到武禹襄所说“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境界。
8. 圆裆扣膝
为使劲力下沉上传,松腰松胯后,需要做到圆裆扣膝。所谓圆裆,是指裆部有撑圆稳固之意,当然并不是说非得撑成圆形或拱桥形。夹裆是特别要避免的,夹裆容易把劲力传到膝盖上,致使膝盖因受力过大而受损;夹裆也阻碍上身重量沉入下半身,会影响上虚下实的总体要求。扣膝是指膝盖有微微内扣之意,具体以膝盖与脚尖呈同一个方向为准,并且要求膝盖不超出脚尖。
9. 脚掌贴地
脚掌平贴地面,并且有内扣之意,这是为了使脚掌受力面积最大化,从而更好地稳固下盘,使上气下沉。有的师傅强调的是脚掌平行,外侧着地,内测悬空,这种练法也有助于劲力上传下达,但需要把握好分寸。脚掌外侧着地面积越小,承受的重力就越大,站得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崴着脚,站技击桩的话,更不推崇这种练法。随着脚掌自然贴地,脚心,也就是涌泉穴所在位置,有微微上领悬空之意。重心是不是落在涌泉呢?相较两脚来说应该是的,但根据浑圆桩特性,重心应落在两脚之间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