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众多流派当中的一种,也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拳法,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广场或是公园看到一群大爷大妈在哪里练习陈式太极拳,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方法是很多的,那么如何能做到静心慢练是关键。快与慢的标准其实就是意、气、神、形能否合一,一但能合一,就可以随心所欲,能快能慢,临阵交手,必为人制。还有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所以想要练好陈式太极拳就先要到达静心慢练境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陈式太极拳怎样能做到静心慢练
陈式太极拳讲究有慢有快、快慢相间,但是这些是相对其他太极拳而言的,想要练好陈式太极拳就要做到静心慢练。
从“慢而不滞、快而不乱”的内涵来说,是与其他太极拳的“匀速缓慢”的内涵相一致的,都要求达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快与慢不在形式而在内。
从造拳者的初衷来讲,“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快与慢是自然而为,不是“应该”有快有慢,而是“自然”有快有慢。
快与慢的标准,应该是意、气、神、形能否合一,若能合一,自然能快能慢,随心所欲,顺势而为;若不能合一,其快必乱,其慢必滞,临阵交手,必为人制。
因此,练陈式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神、形的完整统一,循太极自然之理,由慢而生灵,即拳经所云:“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
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能慢尽管慢。从起式开始,到收式结束,须慢慢领起,缓缓运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沉着兼备。
每一势均要慢,每一式亦要慢;开展时要慢,沉合时亦要慢;一起一落要慢,一屈一伸亦要慢。慢而能思上下是否相随,慢而能知内外是否合一,慢而能求神气不断,慢而能得周身一家。
尤须留心转关处,转关之处最奥妙,此处不留心,消息终迷茫。慢者皆在心意,四肢百骸皆悦从,心意慢运,四体缓随。意在神而不在气,在气则滞,气滞则形散,此是关键。
而又宜静不宜急,能静就能慢,不能静就不能慢。平心静气,静心慢练,随着外形动作的和缓转移,引动内气于体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使意气相合,使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势,听其自然之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渐人物我两忘之境。只有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方现一片太极原象。
慢练出真功,活桩有奇效。慢练就是活桩。功夫来自桩功,任何拳术都注重桩功的练习,桩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通向成功之途,因此都有一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桩功练法。
站桩是定桩功,慢练是活桩功。太极拳有无极桩,也有太极桩。太极桩就是活桩功,除了有一套活桩功的练法外,慢练也是活桩功。
太极十三势即八门五步功,根据太极易变之理,八卦由五行而生。八门手法即八门劲须以五行五步为基础。所以,慢练活桩功即使桩步稳固、沉重如山,而又虚实灵换,五行自如,则八门手法更具威力。
慢练能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气以静养而有益。以平和之心养浩然正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气和而物壮,养生有所赖;气盈而劲足,拳术有威力。
慢练有助缠丝功的锻炼。意念由内而外地慢慢向周身各部位集散,使外形动作渐渐与心气相合,则内气缓缓地向意之所向目标缠绕流注,使气血周流全身,疏通经络,并使肌腱、韧带产生弹簧般的柔韧劲,在慢慢地螺旋缠绕中,意气神形似弹簧绕卷一般,久久练习即可达到一触即动的化引进击的缠丝劲,快触则快转,慢触则慢转,急缓我皆应。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顺其自然是法则。
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
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站桩?我曰,我不站桩,又问,那太极功夫怎么练出来?我曰,就练太极拳。又有人问,你有太极站桩方面的文章,怎么说不站桩呢?回答,那是为提示自己太极弟子练功用的。诚然,练太极拳之人练拳兼练站桩非常好,能为练好太极拳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也能产太极功夫。这么好,为什么说不练?我也承认它好,但是我没时间,工作之余仅有的一点时间全用在练太极拳和教徒弟上了。
其实,练太极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有人会提出异议,如果练拳就是活步桩,怎么有那么多人练站桩呢,直接练太极拳不就行了吗?这要因人而异,还有就是一层功夫一层理。如果你练拳能够练到中气充盈丹田,气沉脚下,逮住了地面反作用力,说明你练拳的效果和站桩一样,那就没必要再单独抽出时间去练站桩了。但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说,练站桩有必要,尽量站站桩,练练基本功。这也是我不练站桩,却要求徒弟们练站桩的初衷。
首先,我承认站桩好,我也很羡慕那些择一仙境站桩采气的太极同仁。练太极拳站桩就是让脚下生根,如同建造大楼打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么大楼的结构就不稳定。拳谚也云:“百练不如一站。”确实,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重视站桩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尤为重要,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练推手,先练练桩,扎扎根,稳稳身。要通过站桩增强腿部的力量,使下盘稳固,从而行拳虚实转换轻灵,练的太极拳姿势自然就优美。正因为站桩重要,所以我每次教拳时,都提醒弟子们如何站桩。
现在就此再提示几点:
一是站姿要端正。站桩时,先把心静下来,然后两脚分开,肩宽或略大于肩宽。两臂棚的不要过高,以沉肩坠肘、腋下虚空为好。两腿微曲成弓,弓内有劲,身体下坐,不要下蹲。要注意两脚尖朝前对称圆裆,让气下沉。头要自然领起,闭目或眯眼,耳听身后,易于气沉。
二是适当放松。放松要适当,做到松肩、沉肘、含胸、塌腰。这要求上身要放松,而下盘要稳固。练太极拳站桩不是越松越好,松过了就是软。要以丹田产气为核心,松到节节贯穿,恰到好处为止。
三是物我两忘。站桩时不要想杂事烦事,要想就想腰隙,让气撑命门。不要刻意为站桩而站桩,最好忘了自己在站桩,进入一种休眠状态,养气于丹田,气沉脚下属自然,不知不觉长功力。
其次,说完站桩好,再提行拳妙。我敢肯定,只要练对太极拳,就能产生和站桩同样的效果。那就要静心慢练太极拳。静心慢练相当于桩步练拳,有如下好处:
一是增加下盘的稳固
有利于上身放松,从而下实上轻;二是脚下生根,逮住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这是行拳的源动力;三是产内气充盈丹田,加大自身功力;四是练就动中求静的心理,心静神宁,行拳内动带外动,达到内外统一,拳韵优美,拳势大气。一是练太极拳心要虚静。要求气沉心沉,心态坦然,俗话说把心放在肚子里。不要想这想那,不要有什么欲望,不要与人攀比。人们常说做人要低调,练拳同样要低调,心平气和。不要争强好胜,不要图希什么,只要能养生就行,除了有好身体,一切皆浮云。有如此心态,行拳必心静,旁若无人,拳中却有人,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练太极拳宜静不宜燥,要平心静气行拳,顺畅转移虚实,慢慢引动内气于体内无微不至地运行,行气如穿“九曲珠”。心虚静能使意气劲相合,内外神形合一,拳势顺其自然,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入其物我两忘之境,中气存于丹田,轻灵展于拳上,可现虚静空灵之象。
二是行拳宜慢不宜快
有了静就能慢,不能静就慢不下来。慢练就是活桩。前面提到功夫来自桩功,桩功有定步桩和活步桩。太极拳有无极桩和太极桩,而太极桩就是活桩功,慢练相当于活桩功。慢练有利于气劲下沉,产根劲如桩步稳固,而步稳又让手法灵活,行拳上下相随有整劲,沉稳中有轻灵。一套拳从起式到收式,慢慢起,缓缓行,默默止,形似流水,轻若春风。每一势都要慢,每一式都要定,要慢要沉,要呼气。慢能感内气流动,慢能思上下相随,慢能知内动带外动,慢能求神气贯顶,慢能得周身整劲一家,慢能在转关加快意,快欲转慢。慢而不滞,快而不乱,缓和均匀。
三是静心慢练要选好拳架
练拳心能不能静,能不能慢下来,与拳架的高低还有一定关系。行拳下蹲,裆无合劲,架子过低,裆臀低膝,膝跪过脚,下盘无力,托不住上,吃力过大,心意在此,必心不静,形快而散,面带难受。因此,练拳时,架子的高低因人而异,因功而异,顺其自然。建议年轻的初学者以低架为主,目的练腿劲,加强下盘的稳定。随着练拳的深入,功力的加强,拳架自然变成中架,再高架,高架更能养气养生,有同于桩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论练拳处于什么阶段,都不宜采用低架,应以中、高架为宜。而对于功力大的太极高手来说,无所谓架高架低,因为他们有内功,有松沉,又有轻灵。不论架高架低,都要符合太极拳规则,无过无不及。只有选对了适合自己的拳架,心才能静,心态才能坦然,才能静心慢练太极拳,才能感受练太极拳带来的美好。
总之,静心慢练太极拳不仅能像站桩那样产功夫,而且还对养生有好处。静练养精,静练养气,静练养神。静练为养,急练为伤;慢练为养,快练为伤。静心寡欲,养精固精,慢练养气,气足精足,精足不泄,炼精化气,炼精化神,还原于身,养生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