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网 分类 搜索

吕不韦怎么死的?他和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来源:太极拳  时间:2017-10-16 09:56:57

吕不韦,战国末期的着名商人,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达成自己终身荣华富贵的成就,但是人们对吕不韦最感兴趣的就是他和秦始皇的关系,有许多学者都认为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父亲,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来进行简单的分析,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吕不韦。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怎么死的?他和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中文名:吕不韦

别名:吕子

国籍:卫国→秦国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出生日期:公元前29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35年

职业:商人、政治家

信仰:兼儒墨,合名法

主要成就:扶立秦庄襄王,任秦国相邦

灭东周国,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代表作品:《吕氏春秋》

封爵:文信侯

学派:先秦杂家

墓冢:吕母墓

吕不韦传奇的真实性

吕不韦怎么死的?他和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他是商人是真出在乱世是真,只是后来他与子楚的事当上国相被人给神化多了,真实性决不小于60%因为他真的是个出色的人才。

吕不韦的故事

吕不韦怎么死的?他和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的商人吕不韦,他到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于是秦庄襄王登基后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见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老一辈六卷,共二老一辈多万字,在当时稳得上是一问巨着。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了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我们还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

吕不韦怎么死的?他和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历史上关于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一只存在争议,而现在人们也没有办法确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可以通过史书进行推敲:

吕不韦认为嬴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嬴政喊自己为“仲父”,自己则掌管全国政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吕不韦在邯郸的秘计实现了。

认定吕不韦和秦始皇有父子关系的说法,其原因是:

其一,这样可以说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传,反对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是吕不韦采取的一种战胜长信侯的政治斗争的策略,企图以父子亲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强自己的斗争力量。

其三,解秦灭六国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不动一兵一卒,运用计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秦国的王位,夺其江山,因此,灭国之愤就可消除。

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为汉取代秦寻求历史依据,他们的逻辑是,秦王内宫如此污秽,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吕不韦怎么死的

吕不韦怎么死的?他和秦始皇到底什么关系?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二十一岁了,他己经成年,只要举行过加冠礼,他就可以亲政了。

而在亲政之前,朝廷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手中,赢政只是一个傀儡君主。每逢上朝处理政事,只能听本相安排。

在秦王政年幼时,吕不韦每逢处理完朝政,就会去后宫与太后斯守。太后原本是邯郸姬,是吕不韦的老情人,她风流成性,盗意淫乐,肆无忌惮。可是作为丞相的吕不韦为了避嫌,而且因为一心应付政务,因而开始冷淡太后。为了摆脱淫妇的纠缠,吕不韦只得把太后的另一位旧情人寥霭找来顶替自己,把寥霭以假宦官的身份安排在甘泉宫,日夜陪太后纵情欢乐。

不久,得了长信侯封号的寥霭,爵位、食邑的待遇及地位完全可以与吕不韦相抗衡了。寥霭陪伴在太后身边,势力一天天膨胀,在秦国大有超过吕不韦之势。出身于市井无赖的寥霭,虽不乏政治上的野心,但除了取悦太后的房中之术外,本无任何才能。

他靠太后庇护暴发,建立私党,但其劣根性是无法改掉的。与太后纵欲之后,就在宫外为非作歹,惹得满朝上下愤满不堪。随着羽翼丰满,他也想谋权夺位,而且与太后生有一个儿子,密养在深宫中。但他也预感到自身的危机,一方面与吕氏集团对立已趋于白热化,更重要的是,秦王政己二十一岁,可以亲政了。若不能在秦王亲政前控制局势,不仅要败在吕不韦手下,而且有被秦王铲除的危险。

寥霭、太后、吕不韦、秦王政此刻都在紧张筹划个人的事,顾不得前线的胜负,一场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公开进行。

公元前238年,当秦王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典礼时,寥霭知道自己与太后的秽行及叛乱的图谋己被发现,于是趁咸阳空虚发动叛乱,利用太后的玉玺调兵。可是秦王政早有准备,寥霭的叛军还没出咸阳,就遇到由雍城开来的秦军。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寥霭被车裂于东门之外,并被灭了九族。太后则被减了俸禄,收回玺印,软禁在最远的雍宫域阳宫中。

公元前237年,在寥霭叛乱势力被镇压下去,吕不韦集团的势力尚未被触动之际,秦国又发现了奸细。秦国一直未察觉韩国派来的水工郑国,是来执行疲秦计划的。郑国人秦修水渠,乃是韩国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阴谋。于是秦王发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当时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谏逐客书》,指出逐客的危险结果,后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销逐客令。

公元前237年农历十月,秦王政下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等到后来,齐人茅焦劝说秦王到雍宫将太后迎接回咸阳,而将吕不韦遣发到河南的封地去了。

吕不韦在河南封地时,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广交宾客,各国诸侯使者络绎不绝,去拜访他。秦王政害怕他叛乱,便把他发配到蜀地,并写信斥责他。受到威胁的吕不韦害怕被杀,于是饮鸠自杀了。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