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君
你好!向全家问好!向你们的恩师以及诸同好问好!
你
关于你提的问题,试释如下:打根希多悟,用身体去悟,去悟我给你们的那篇童旭东所写的“冷主体诸子系统及冷客体”,通过推手去悟冷客体(拳谱中的盘架是懂自己的劲,推手是懂对方的劲)。“冷”是冷的恰当。即如吴图南说的“彼此呼吸成一体”(冷的瞬间,是两人成为一个人,对手成为你身上的一个件,你可任意摆弄他)。关于十个点和一个点的问题,拳谱中有“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王培生的“太极拳健身和技击作用”书中说的很好,可以看看他的书中说的(我记不得页数了)。实际这个“点”就是时空点。你信中说的“过去、现在、未来”,也是时间。严格说来,“现在”,只是过去、未来之间的接续点,是运行的而不是固定的,除非你给它定义:“由2003.11.30至12.30为现在”,这可以说时段来,否则,它只是个接续点。于拳,所说的打点,是打“时空点”,时是时间,空是空间位置,有云:“瞬是空间,随遇调适”,就说的,这个“时空点”是随遇的,即“太极浑身者是手,在哪遇上哪里有”。你信中说,握手试劲,对方脚下有了感觉,如果是感觉“忽悠”了,那就对劲了,拳中“术语”叫“拔根”、“打根”,是对方握出的力,把自己拨起来的(借力打人,叫他自己打自己),而不是被握的人(挨打的人)用力推出去的。关于这个问题,请你们看看汪永泉述,魏树人、齐一编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中说的:“球碰壁”、“钱拨鼓”、“掀箱盖”、“沁渗”(页数记不得了,我也不知借给谁了),另外再看看陈龙骧写的“杨式太极拳精解”中第39页由倒数第8行的发劲要领看到------第第3行的打远打脆。先哲和今贤们把这个“无字之文,无图之画”、“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体验而不能图示”的实物,说的很贴切了。希去思悟、体悟、体认吧。我可能是越说越糊涂了!还是去看、去思悟、去体悟、去体认先哲们所说的吧!
关于腰、脚、手的问题,杨澄甫的高足李雅轩说“用腰打拳,把拳味形容到手上去”,老前辈杨禹廷公教拳时经常说“磨眼带磨杆”(腰是磨眼),今贤祝大彤《太极解秘十三篇》中说:“手扶八方线,阴阳脚下变,用脚打拳”------真是众说纷纭,各说各的理,各说的是。这个问题,我们主张:多思悟体悟他亦畬的“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云:“而脚、膝、胯、腰、脊、肩、肘、腕、手,总须完整一气”;又云“肌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说的很全,腰腰手都有了,很好,好,是说起于脚,主宰于腰,腰是主宰是定向的,是船上的“舵”,形于手,并说是一节一节的形容到手上去。关于“形容”,马礼堂老先生说:“太极拳是个圆,太极拳软绵绵,太极拳是春蚕”,形容蚕的蠕动,节节蠕动到手上去。当然我这是比喻,人不是蚕,是用蚕、用水、用气去比喻形容太极拳中用语言、文字表达不明白的那点东西,那个“实物”(实物是我杜撰的名词)。你信中说:“人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悟性以及感知程度不同就会------”此问题,请你去看看张义敬的“太极拳述真”第59页,看后去思悟他用文字写不出来的东西,那所谓的:“读有字之书,悟无字之文”,多去悟这个“无字之文”。
至于释、道、儒三教之于太极拳,这三家都讲“中”。释,讲浮中、止观;道讲守中,抱元守一;儒讲执中,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于拳、于太极拳讲“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松”、“中”、“空”。
你
同好远来意义深,蓬门筚门迎佳宾;
单居无力酬诤友,唯有拳论待知心。
今天就说这些了,可能是越说越糊涂,不说了,那些不对的,没说明白的,来信示知,以便再次作答。
此祝
閤家健康!工作顺利!
老拳友:邓来儒书
2003年11月21日
太极拳恩师的来信--侯献君
作者:侯献君 太极拳网 时间:2009-04-23 09: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