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网 分类 搜索

陈式太极拳的松柔和技击

作者:陈立清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0-21 15:06:31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拳种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在对太极拳的探讨研究,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的古典理论之中。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太极拳的古典理论,也将用科学原理来说明,太极拳只有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才能更加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太极拳的理论本身涉及到多种科学原理,在这里,我仅用现代物理学和医学的某些原理、观点来分析陈式太极拳的松柔和技击这两个方面。

  太极拳理论认为,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因此,可以看出,松柔是积累太极拳功夫的基石,是入太极拳之门的第一个阶梯。既然松柔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松柔呢?怎样才能做到松柔呢?为什么要松柔呢?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内功拳种之一,是练“静”练“意”的。在动作上,它要求松柔。但是,对松柔的理解是各有不同的。我认为,松不是松驰,是松开,放松。用物理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全身无数个分重力自然下垂,由无数个分重力所组成的总重力,自然下垂落于底盘之内(底盘指的是脚或手落于地面所圈成的面积)。松是紧的反面,但也决不是懈。懈而无绷劲,就不是真正的柔。由此,可知松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要是松不开,柔就没有来的可能。

  太极拳,是从多方面进行松柔的。首先,从意念上来讲,思想要放松,只有大脑中枢神经充分放松了,肢体、内脏等,全身处处才有松柔的可能,这是松柔的最主要的前提。第二,从动作的静态来讲,太极拳要求是要稳,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圆裆和泛臀等等。这些要领,实质上反映了身体各处自然放松、自然松沉,从而形成了上下一条线,上虚下实的姿势。这个姿势,贯穿于动作的全过程,无时无处都不能被破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动作动态中的静态,在动作中要自始至终,保持这个静态。这就运用了物理学中的重心稳定原理。这一原理是说,在动作步法转换的过程中,人体重心始终要落在底盘之中,人体才能稳定。因此,当提腿迈步或退步的时候,重心仍要控制在支撑腿上,当迈步或后退的脚跟或脚尖着地时,重心才能缓缓移动,这样迈出或后退的腿,就能放松、轻灵,体现出“迈步如猫行”。同时,由于身体稳定,整个身体才能自然松沉。所以重心稳定原理,是保证静态,达到放松的重要条件。第三,从动作的形态来讲,要求要圆,就是在腰脊的带动下,螺旋运转,决无直来直去。很多人都有这样体会,沿着一条直线跑步到时候,要是突然改变了跑步的方向,就需要较大的力。要是沿圆弧改变跑步的方向,就感到很容易,省力的多。也就是说,在圆弧运动中改变方向惯性力容易克服重力,省力,放松和柔和。第四、从动作的速度上来讲要缓慢便于放松。第五、从动作的用力程度上来讲,要求要轻。太极拳不可能不用一点肌肉的收缩力,要是不用一点力的话,动作就无法维持。但是,动作中要用的力,只是用来克服各肢体的重力,而保证动作的运行,不至于用多余的力,这样用力轻,从而达到松柔。

  太极拳强调的松柔,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主要是在健身和技击两个方面。由于人的全身放松,运动柔和,对人身气血的运行能起抑制、疏导、协调作用,只要坚持锻炼,气血就会随着运动,很自然的形成柔缓匀顺地进行运转,对气血的升降,心脏的跳动都可以起到抑制协调的好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各部分的表面上,每平方厘米上约有两万多个毛细血孔,在正常的情况下,只有几十个毛细血孔大大地增加,达到拳论上所说的,气血无微不至。从而大大增强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由于全身的松沉,动作的柔和顺当,又结合腹视呼吸,对人的五脏六腑,自然而然起着蠕动作用,这就增强了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了食欲,改善了肠胃功能,这是太极松柔运动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作用。由于全身放松运动,可以使我们全身各个关节间的韧带拉长,身躯韧带松开放长,关节之间就产生了缝隙,拉长了距离,活动起来就灵活多了。这就加强了肌肉、骨骼系统的机能,对慢性关节炎,老年骨质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总的来讲,太极拳的松柔运动,对生理各方面的健康,防治各种疾病,都起积极作用,太极拳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情操。太极拳是以柔克刚的。长练太极拳,可使气血随之下沉,归于丹田。身体重心下移,下肢稳健,桩基稳固象盘石一样。形成了上虚下实,当你要和对方技击站得稳,不会轻易地被对方牵引或被对方打倒。至于松柔在技击上的其它作用,在我讲第二个方面技击问题时,还要讲到,在这里就不讲了。

  现在我就讲第二个方面,技击问题。技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技击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取胜,战胜对方,把对方打倒。要把对方打倒达到取胜的目的,涉及到的方面是很多的:有双方内在功夫的差别问题;技击指导思想问题;原则、方法运用问题;技击中时机火候把握问题;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问题等等。今天,我就只谈谈陈式太极拳技击中的最基本进程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那些物理力学原理。这一最基本过程:首先是以静待动,其次是运用“听劲”,侦察了解对方,再次是运用化劲,也就是引进落空,最后把对方发出去,一下子把对方打倒。


  
    太极拳理论上说:“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彼不动,我不动”。在这里我所说的静,是指我方的静,表现在动作上,外于相对的静止状态;表现在我方的思想上,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里所说的动,就是对方的出手。以静待动,就是以我方相对静止状态,等待对方的出手。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知道,太极拳在技击时,侦察了解对方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肢体的接触,用皮肤的灵敏感,了解对方,要通过皮肤的感觉,必须要等对方先出手。如果对方不出手的话,我就没有感觉的对象。因此,拳论上说,要以静待动,后发制人。但是,我的静,并不是绝对的,思想有个初步的估计。对方如要出手,我就采取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迅速了解对方。就是要知道,对方来的力量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在物理学上,叫力的三要素。同时还要知道对方来力的快慢。要了解对方来力的三要素,我所用的手段是“听”。这里所说的“听”不是耳朵的听,而是我的肢体、皮肤,同对方的接触,用我方的皮肤灵感,来探知对方。

  太极拳功夫高深的人,用皮肤的灵感来探知对方来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快慢,是很准确的能够做到,麻雀放在手中,不能飞走。为什么麻雀飞不走呢?大家都知道,麻雀要起飞时,首先要使身体下蹲,紧接着就是伸腿吃劲蹬地,给地面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向上飞起的。不仅麻雀起飞是这样,所有的鸟类起飞都是这样的。连人走路也是这样的。麻雀放在手中时候,要起飞和地面上一样。因为手的灵敏度很高,当麻雀下蹲时,伸腿蹬手的时候,我们手立即感觉到麻雀起飞向下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快慢、手相应地向下微微松沉。同时手掌向下心松凹,减缓并消除了麻雀向下的作用力,没有这个作用力,也就是说,我们的手没有给麻雀向上起飞的反作用力,,麻雀起飞向上起飞的反作用力,麻雀再使大劲也不能飞起,由麻雀飞不走的例子说明,手的灵感度是很高的。麻雀的一举一动,我们的手都能感觉到,从而消除了反作用力。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正是皮肤这种高度灵感的表现。皮肤这种高度灵感,不是吹牛,这种灵感度是在松柔的前提下,通过长期的练拳和练习推手中得来的。使丹田内气十分旺盛,也就是我们陈式太极拳中所说的,丹田有浩然之气,而打通了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内气在人体内日日灌输、周流无滞,最后到达皮肤之外。气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手也摸不着的,它就好象一团云雾包围着人的整个身体。当对方有来力时(对方打来)首先来力传递给气,气再给皮肤一个压力效应,皮肤就有了感觉,通过感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迅速准确地探知了对方来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当然这一过程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是一眨眼的功夫。以上说明,我们通过“听”,就能迅速准确的掌握对方来历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快慢,达到了知彼的目的,为我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听”知道对方的来历,如果很大、很猛时,我方马上松柔走化。太极拳走化时,通常用以下几个物理学原理:

  1.分力:当对方有一个很大的力向我打来时,我要落空他,只要用一个小力,从侧面加在大力上,对方从我身侧落空。

  2.转动(公转)指通过肢体的圆弧运转来使对方的来力变成我圆上的切线方向力,从我身侧落空。

  3.滚动(自转)指人腰脊或肢体的自转,实质上也就是圆转。比如,当对方来力作用在我身臂上,我手、腕、肘、胳膊、顺应来力(打来的力)滚动,使对方来力的作用点发生改变,形成对方落空。转动与滚动,都是使对方来力,从我圆弧的切线方向落空。我的肢体,就象一个由无数个轴的圆球一样,对方没胡来力时,轴没有定下来,对方有来力时,就有了一个确定的轴,手如车轮。

  4.松沉:对方的来力时,我肢体顺着来力松沉,减缓到消除对方的来力,不给对方的反作用力,使对方落空。松沉的例子:我的徒弟朱光明,有一天,他很想和我练习推手。当时,他出手较快、较猛,来了一个向前,向下的来力打我,从我前面打来,我眼明手快,我左手由上向左下弧形松沉,落空了他来的力。由于他重心前倾,惯性较大,一下子前跌在我的面前地上。他握着我的手说,真妙,我再一次拜你为师。以上四种手段,都是对方打来较大的力,我方用较小的力,人刚我柔,以柔克刚,实行走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里的拨,就是改变了对方来力的方向、作用点。达到了引进落空的目的。不仅是这样,引进落空,往往还会使对方由于惯性的作用,移动了重心,失去了平衡,成了我顺、我背之势,为我发放打击,创造了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