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网 分类 搜索

宝宝半夜哭闹是肠绞痛?3个指标轻松辨别

来源:太极拳  时间:2017-10-13 11:49:26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虽然整个孕期间有长达10个月的时间可以学习准备。但从小宝贝落地的那一刻起,新生儿的一切往往让照顾者措手不及!尤其遇到找不出原因的宝宝半夜啼哭问题,更是严重影响父母睡眠品质,而不少爸妈们往往会将其归咎于肠绞痛惹祸。不过,婴儿哭闹不休,一定肠绞痛引起吗?想要避免婴儿持续哭闹该怎么做?

小宝贝哭不停怎么办?

宝宝半夜哭闹是肠绞痛?3个指标轻松辨别

由于婴幼儿尚无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只能透过哭声向照顾者表达情绪和需求。一般来说,临床上导致婴幼儿哭闹的原因,可区分为生理、心理、生病3大因素。因此,想要改善孩子哭闹不休的状态,建议新手爸妈们不妨可从下列方向找出造成宝贝不适的原因、加以排除:

生理因素:肚子饿、环境吵闹以及太冷、太热、肠绞痛等。

心理因素:感到寂寞、不安,需要照顾者陪伴、哄抱。

疾病因素:感冒、皮肤过敏、发烧、拉肚子等因素。

什么是肠绞痛?

宝宝半夜哭闹是肠绞痛?3个指标轻松辨别

肠绞痛又称百日哭,除了说明导致婴儿不停哭泣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外,也特别针对爸妈们最常提问的什么是肠绞痛?、要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肠绞痛?等问题加以解说。

其实,所谓的肠绞痛指的是3个月以下的新生儿,常集中在黄昏、半夜等固定时间,出现焦虑、嚎啕大哭,且一次就持续数小时、不易安抚的症状。由于,这类现象于婴幼儿出生3个月后,多半会得到缓解,因此坊间又称为百日哭。

孩子哭不停,是肠绞痛惹祸吗?

不过,正如先前提到,由于导致婴幼儿啼哭的原因十分多元,若新手爸妈仅仅是透过以上特征往往难以鉴别、区分。对此,照顾者不妨可参考Wessel氏准则的3个指标项目,简易评估孩子是否有肠绞痛的问题:

指标1:1天找不出原因(非生病因素)的哭泣时间可长达3小时以上。

指标2:每周有高达3天以上的时间,婴幼儿每日哭闹时间达3小时以上。

指标3:上述情况持续长达3周以上。

小提醒:不过,不必等到3个指标都满足,有前2个指标就可以当作是肠绞痛来处理。

小宝贝肠绞痛有解吗?

宝宝半夜哭闹是肠绞痛?3个指标轻松辨别

至于,针对肠绞痛问题该怎么改善,由于目前医学界尚未厘清导致婴幼儿产生肠绞痛的确切原因;仅知其非单一原因,而是个别婴儿有不同的原因却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在调理方式上也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还是建议爸妈可尝试从以下4面向着手来辅助改善:

胃食道逆流:宝宝奶喝太多、喝太少,以及喂奶后是否有适度拍嗝,并于喂奶30分钟后再躺平,都是避免胃食道逆流发生,造成宝贝肠胃不适的诀窍。

乳糖不耐症:针对这类婴幼儿,建议在配方奶的挑选上,可以试着选用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的奶粉,以降低孩子胀气、腹泻、呕吐的发生。

牛奶蛋白过敏:临床也有部分婴幼儿有牛奶蛋白过敏的问题。针对这类饮用配方奶引起牛乳蛋白过敏的孩子,建议照顾者可更换配方奶,改选择水解蛋白奶粉,就是不错的方式。

对母乳中的成分过敏:至于,哺育纯母乳的妈咪,则建议可适度检视自己的饮食内容,是否摄取过量的黄豆、鸡蛋、小麦、带壳海鲜等易致敏的食物。尽量避免上述食材的食用,可能也有辅助改善孩子肠绞痛发生频率的作用。

小宝贝哭闹不休好窘?

宝宝半夜哭闹是肠绞痛?3个指标轻松辨别

除了教导大家,怎么鉴别婴儿啼哭是否可能为肠绞痛引起,以及如何调整宝贝、哺乳妈咪的饮食内容来辅助改善外,特别分享到,美国知名小5S安抚法,提供给新手爸妈们做为安抚婴幼儿的参考方式:

1.襁褓法(Swaddling):尝试以毛巾、毯子将宝宝舒适地包裹起来,可模拟宝宝在子宫的感觉,并减少惊吓反射,让宝宝睡得更好,但注意不要让宝宝太热。此外,不应整天都将宝宝包著,只有宝宝哭闹或睡觉时才包。

2.侧卧或俯卧法(Side or Stomach):仰卧是宝宝最安全的睡姿,但却是最不能安抚宝宝的姿势。抱孩子时,可让宝宝侧身或是俯卧在照顾者的怀里。但宝宝睡着时还是要让他仰睡。

3.摇晃法(Swinging):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常是感到摇晃不稳的。要让一个已经安静的宝宝保持镇定,轻微的摇晃是OK的;但若要安抚一个哭闹的宝宝,却需要快而小幅(不超过1英吋)的前后摇动。

4.嘘声法(Shushing):和一般的迷思相反,宝宝睡眠的环境并不需要完全安静。在子宫内,血流的声音对宝宝而言甚至比吸尘器还要吵。根据研究发现,适度于宝宝耳边发出嘘声,也有安抚婴幼儿、使其情绪保持稳定的作用。

5.吮吸法(Sucking):除了哺乳时,让孩子吸吮乳头外,适度给予小宝贝安抚奶嘴,也是不错的方式。

结语:根据国外研究发现,家中伴侣、家庭成员间的焦虑、紧张情绪,也会使婴幼儿哭闹的发生频率增加。因此,育儿不只是母亲的工作,而是一家人的事,建议家庭成员面对新生儿的哭闹问题应该相互扶持,不要把照顾孩子全都丢给妈妈一人。若真有压力、情绪波动等问题,切勿讳疾忌医,一定要寻求专业社工、医护人员的协助较有保障。

最新推荐